返回上一级
未来医学

专家热议未来医学:临床数据是核心,算法可迭代


“未来医学有三个方向值得关注:数字化、精准化、人工智能。” 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傅大煦在今日(12日)举办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2021·未来医疗产业峰会”上这样表示。

在傅大煦看来,一方面,未来在探索医疗联合体、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处方、智慧医院等方面,大数据对各类医疗主体优化资源配置等能起到作用,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另一方面,将来针对每个病人都会有更精准的诊断方法,以此来实现医疗资源的消耗最低化。

而对于人工智能(AI)领域,傅大煦认为,AI技术不但可以大大缩短药物研发周期,也能降低研发成本。

多位业内专家在产业周期间对记者表示,医疗产业数字化,或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的前提,是要打通背后各医院所采集的海量临床数据。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与智能发展部主任助理兼规划与管理中心钱琨主任表示,过去10年,中山医院积累了3亿余条记录、2亿余条除影像以外的信息,“我们将数据从每个运营环节抽取出来,不断地提供到我们算法的研发过程当中,来更好地辅助日常诊疗。”

钱琨还透露,比如在中山医院内,检验科的一系列数据中,运营数据所形成的知识图谱可用于全流程质量管理,而检验标本数据所形成的图谱则能够快速针对标本进行纠错、预警。

“三甲医院最宝贵、最核心的资源一个是临床经验,另一个就是临床数据。”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经理宋海涛表示,但在临床数据的应用上,从国家到地方,数据的开放、确权是一个较为后置的过程。

宋海涛表示,在临床数据的产生过程中,每位患者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整个记录和结构化的过程却必须通过医院这个载体来完成;一系列科研攻关、转化成果都在此基础上形成。

那么,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以医院为切入点看,将产生这几大转型: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从以单一的实体医院向以新基建为引领的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转型,从以临床诊疗为重向临床创新和临床诊疗并重转型,从以传统要素管理为主向数字要素管理为主等。

“但当下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与未来医院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郑兴东说,“一个是缺乏顶层设计,建设系统性不够完善;二是物联感知有盲点,覆盖不够全面;三是数据赋能能力不够强,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四是数据互联互通不及时,服务不连贯。”

那么,未来医学领域中,企业要如何参与?“目前全球领先的肿瘤早筛企业都具备的共同特征就是:以算法为核心、数据驱动、并且可以进行自我迭代,且检测方法已经区别于以传统的蛋白标志物做早筛。”和瑞基因CEO周珺在会后告诉记者。

【来源:第一财经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网站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