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中医药材

深度聚焦 | 乘势向上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医药服务贸易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始创新潜力巨大的民族健康产业,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中医药服务贸易乘势而上。

高度重视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

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以中医药服务为内容的国际贸易。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界定,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分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等四种模式。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撑,中医药服务贸易是促进我国中医药服务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中医药服务贸易迎来历史性机遇。

2008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工作研讨会。同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了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工作座谈会。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2012年4月,《商务部等十四部门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点任务,成为第一份关于指导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全面综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13年5月,《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同年8月,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申报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1月,《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试点工作的通知》印发,决定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试点工作。《中医药战略发展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通过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任务和措施。为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商务部等24个部门于2021年发布了《“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阐明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展望,其中明确要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提出鼓励中药产品开展海外注册,做大做强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具体举措。

中药材出口贸易额屡创新高

随着服务业的跨国转移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服务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中医药服务贸易中,中药材占据不可或缺的一席。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贸易畅通卓有成效。据统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药材价格上涨明显加快。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药材市场规模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1708亿元,中药材市场规模增长强劲。

随着中医药海外商业模式的推广,中医药海外基地的建设,中医药国际化全球资源配置的成熟,我国的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多地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资源、产业、人才等优势,制定相应措施,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形成一批中医药服务世界知名品牌。

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的建设工作,对于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服务贸易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中医药服务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出口的质量与效益,全面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2019年3月,商务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完成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的全国布局。2019年9月,经综合评审,商务部初步认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等17家机构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2021年4月,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政策、提升便利化水平、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五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

2022年2月,商务部公示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入围名单,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成功入围。

入围的基地单位充分发挥创新机制、关键技术、高级人才、特色资源等优势,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服务出口模式,打造国家级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北京市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支持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在“五个新城”打造高水平中医药特色技术转化中心,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河北省《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通知》明确了提升河北省中医药服务贸易水平的5项重点内容,包括积极开展中医医疗服务、大力推进中医药教育服务、鼓励支持中医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探索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有益方式、加快涉外中医药服务人才培养等。作为中西部唯一入选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省市,重庆发布了《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首批重点任务清单》和《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首批重点项目清单》,部署27项重点任务和24个重点项目,涉及科技、教育、商贸文旅、医疗健康、金融、人才、数据、法治保障、投资便利与物流通关等九大领域,着力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

除了政府创办主导的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企业化运用的专业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这些平台能够在政府与行业、企业间建立一个相互协调、配套的运作枢纽,从而实现跨体制的资源整合,提高中医药行业国际拓展专业化运作能力。例如,2013年,由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市合作推进的重点项目——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成立,为中医药国际贸易提供包括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健康旅游、技术服务等支持。该中心成为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平台的示范窗口,同时也是全国首家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服务机构。近年来,该中心已在德国、意大利、瑞士、迪拜、日本等国家开展了业务。

全球范围迅速发展的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快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医药服务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医药服务应用范围,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和发展。有利于展示并传播中医药科学理论和文化内涵,推广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创新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模式,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科研成果、管理理念和营销模式,通过以外强内,激发国内中医药机构发展潜能和活力。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中医药领域的国际资金、技术和信息互动及共享,推动中医药行业的科学发展。(章林 上海中医药大学)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网站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